Help

当前位置:

首页

>

>

正文

<

返回

击水千里

2017-03-31 01:23:12.0

胡恺珊决定离开R45海洋划艇。上到保障船,她哭了。“没有办法,我的身体极限就到这里了。”

这是汕头大学海洋划艇的第三天。晕船的胡恺珊连续两天空腹吐了很多次,全身发冷,麻痹,发抖。

2月11日农历元宵节,上午11时,汕头大学海洋划艇项目正式启程。两艘R45划艇,男队、女队各5人一组,从汕头市出发,经南澳县、惠来县、陆丰市、海丰县、惠东县、深圳市,划行640公里,2月19日抵达香港。

二十学子,击水千里,靠的是挑战极限的意志力,和团队合作的执行力。

8天8夜,他们完成了亚洲首个海洋划艇挑战。也是世界大学中从来没有过的海洋划艇创举。

撑下来

元宵节晚,月亮真大。海上第一夜。汕大2013级国贸专业的胡恺珊第一次在海上见了那么多烟花,很美很美。很快,她就担心起来,“烟花会不会飘落到船上,把船烧着?”

2009年起,汕大通过每年度的“高级户外拓展项目”,提升汕大学子的道德、心理和身体素质,团队精神和领导才能。在李嘉诚基金会支持启动本次海洋划艇项目之前,汕大师生已完成攀登香格里拉高原、希夏邦马峰冰川,穿越雅鲁藏布江大峡谷、可可西里,探索世界的尽头-南极等一系列挑战。

海洋划艇项目2015年10月启动,历经1年多的训练和5轮选拔,20名普通本科生脱颖而出。想挑战极限的触式橄榄球队队员胡恺珊入选。

她来自美国,是20名队员中唯一的外籍学生划手。

烟花过后,猛烈的晕船始料未及。

划艇离岸不久便遇着大风浪,且是逆风划行。6级风,3米浪。巨大的浪拍进小艇。R45摇晃剧烈。

R45海洋划艇是根据跨大西洋和太平洋划船规则设计,船身采用先进的玻璃纤维及碳纤维复合材料,在减轻船体重量的同时增强抗压力。船体装置有能源供应系统、导航操控系统等。“像汽车一样,艇上有个导航仪,能看到船的方位和前进路线。”

船体摇摆,第一个挑战——晕船,天旋地转地袭来。胡恺珊所在的女队两位划手一直没缓过神。“吃什么,过两分钟就没了,喝什么,过两分钟也没了。睡了觉,一醒就是吐。”胃腹空空如也,吐到不省人事。

第三天,依旧晕船的胡恺珊咬牙试着边吐边划,她想帮队友分担。又划了4小时,划到全身发抖、麻痹,从没感觉过身体那么虚弱。她听说过有人吐死。“有一刻,觉得自己会不会也吐死在船上。”

“我的头脑一直说你行的,我的身体却真的不行了。”队友坚持把胡恺珊拉上保障船。她哭了。

“终于来了,却因为晕船,哎⋯⋯觉得好可惜,又没办法”。胡恺珊不后悔,毕竟自己的身体极限就到这了。

晕船的远不止胡恺珊。男队那边也有队员晕得严重,喝水都吐,吐到流鼻血。他的外号叫“超人”。其实他很坚强,想吐的时候,就大声唱歌,靠唱歌的力量挺下去。

喜爱户外运动的2014级化学专业赖文权也晕船,好在吐后便好。第二天下午,全队几乎只剩他一个人能划,咬牙挺着。“要是我放弃了,小艇就随波逐流了”。

5个队员相互鼓励,坚持了4天,一直在一起。

在港湾抛锚休息的那晚,四下无声,三个大男生挤在前舱,侧躺着,赖文权挤在中间。“‘超人’有点想哭,说好痛苦,我也有点想哭,但都忍住了,撑下来,会没事的。”

8小时

2月14日晚,第一批队员4天4夜的划行结束。10人中9人不同程度晕船,最重的躺在船舱里起不来。

除了王毓慧。

“不晕船呢,一点感觉都没有”。这个大大咧咧的姑娘来自山西,进了汕大才学会游泳。

2013级法学专业的王毓慧自诩“女汉子”,参加项目前,每周去健身房三、四次,她对运动要求严苛。做仰卧起坐,教练要求下巴碰到膝盖,王毓慧一定要碰到。“会把每个动作做得很完美、很满意,不是不顾一切只为赢别人。”

划艇队特聘单人划船横渡大西洋的健力士世界纪录保持者Charlie Pitcher及其专业教练团队,严格训练学生。第三轮选拔之后,队员每周做四次核心力量,每次1个半小时;每周两次游泳训练;每周四次划船器训练,每次1小时;每周出海训练8小时。如此持续8个月。

一次在濠江进行海上训练,浪高4米,逆风,胡恺珊、王毓慧等5人往外海划。返程时,划了一个多小时也划不回来。最后小艇被游艇俱乐部的教练拖回去。“那天特别感慨,看着浪打过来,一直打在队友的脸和全身,整个人都淋湿了。我们真的不容易,5个人组成团队去挑战这个项目,一起经历风雨,把生命交给队友,比谈恋爱找男朋友还要好⋯⋯”生性好强的王毓慧说,那天她差点落泪。

海洋划艇,最大挑战便在于海上长时间划行,不仅考验身体素质、划船技术,还有抵抗风浪的能力,耐力与意志力。

风浪会导致船体和前进方向很不平稳,需要划手配合。舵手需通过判断风向、潮水方向和前进方向等来操作舵绳,控制最佳船头方向,最终选取最佳路线到达目的地。而划桨也并非主要靠臂力,是靠脚驱动,腰挺直,带动手臂划动。“刚开始不懂技术,手掌会起泡破皮,不能长时间划行,掌握技术后划一天都没问题。”赖文权说。

他们不太担忧安全。救生衣随时着身,即使意外落水,救生衣会立即充气膨胀。每人身上的安全绳与船连在一起,防止被大风吹走。即使船被吹翻,R45也能自己翻过来,像不倒翁一样。哪怕船断了,船舱内有救生阀,遇到危险会自动打开,划手可进入躲避。Charlie Pitcher说,“R45是目前最快、最安全的5人艇。”

训练归训练,真正进入航程,还是不一样。胡恺珊的体会是,在海上更着急。要时刻警惕精神,动作要更快,不然船会飘走。更关键的,和队员的桨频一定要一样。“一起入水一起出水,船才会顺,才能以最快速度往前。这很考验团队合作能力。”

2月12日早上8点到下午4点半,在其余四名队员晕船的情况下,王毓慧一个人连续划行8小时。“仅用了两分钟吃了三口八宝粥,吃了两根香蕉”。她成了此行划行时间最长的女队员,并拿到“最佳划手”荣誉。

到了身体的极限吗?“没有!真的没有!”王毓慧斩钉截铁。尽管划了8小时后右胳膊抬不起来,不过贴个暖宝宝按摩下第二天就没事了。

她甚至说,自己在船上待着都不想上去。

海龟和夜光虫

吸引王毓慧待着不想上岸的,除了挑战,显然还有更多。

“第一次在茫茫的大海中央看日出日落,晚霞,海鸟⋯⋯早上起来,大群大群海鸥在船头围着飞转,太美妙⋯⋯”在王毓慧眼里,这是难以描述的美。

划到大海深处,赖文权才真正悟出“渺沧海之一粟”的感觉。“茫茫大海,无边无际,除了我们,什么都看不到,就是这一叶扁舟,随波逐流。”

胡恺珊忘不了海上漫天的星星。密密麻麻,挂满天空。还看了三颗流星。她的人生中,还没有看过那么多流星和星星。每当早晨醒来,太阳就在舷边的海平面上缓缓升起,“整个天都是粉粉的橙色。”

2月15日,第二批划手接力划行。从汕尾红海湾启航,直至17日晚10点进入香港海域。他们连续划行超62小时,总计约240公里,每位划手划桨超3万多次。

同一时间,第一批划手在保障船上完成持续24小时的划船器比赛。赖文权所在的男队划手累计划行逾29万米,胡恺珊、王毓慧等女队划手累计划行逾26万米。“24小时不间断,5人轮流,每人划1小时,吃饭睡觉时间都在划。”

在进行极限挑战的同时,男队和女队分别策划组织了公益募捐活动。男队所筹款项将捐赠给广东惠东海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用于开展稚龟培育工作;女队所筹款项将捐赠给和中国红树林保育联盟,以推动汕头本地红树林保护工作。

海龟科考团队则在海龟卫星追踪研究、海龟重要洄游通道生态环境监测和公众参与的保护能力提升三方面对海龟生态环境现状进行研究。

2月17日,他们果然遇到了一只海龟,死的。这只死亡绿海龟全长59公分,宽度为43公分,骨板长37公分,年龄大概为6至7岁。科考团队将它带回做后续研究。

这天晚上,赖文权、胡恺珊、王毓慧在保障船上见到了更为震撼的——夜光虫。夜光虫是一类生活在海水中的原生动物,它们在夜间由于海水波动的刺激能发光,因而得名。

那不是月亮的光,是水溅开来夜光虫发出的光,像落在海中的星星。赖文权描述得迷人,“用水划,能写出名字,我写下了自己的名字,一拨下来,像火星掉在地上,那个夜晚太美妙了⋯⋯”

更远的地方

到陆地了,到陆地了。

2月19日上午12时,汕头大学校董会名誉主席李嘉诚在香港九龙海逸君绰酒店码头翘首,迎接划手归来。

欢迎仪式上,89岁的李嘉诚特意把毛衣脱下,露出里面有汕头大学校徽的T恤。

他说,我11岁时由潮汕来香港,走了一千公里路才能到岸边。“当年未见过汪洋,未经历过风浪,茫茫大海,亦不知道是否可以到达彼岸”。他鼓励年轻人要有创新变革的勇气和态度,拥抱未来。“为国家培养有人格心力、有执行能力的栋梁,是我对汕大,以及即将招生的广东以色列理工学院的最大期望”。

他还邀王毓慧分享一个人划行8小时的故事。

从2015年10月项目启动,到2月19日结束,478天的训练,8天的划艇之旅,结束了。

2月21日晚,20名队员返抵汕大校园,22日回保障船上收拾装备。王毓慧把船舱的角角落落拍了个遍。

用她的话,喜欢运动挺好的,运动的人大都很阳光精力充沛。就算有的运动不挑战极限,也挑战你的耐力意志力呀。“时间久了会停不下来”。

赖文权就停不下来。22日晚上10点,洗澡前,他习惯性地又做了90个深蹲、90个哑铃、100个仰卧起坐⋯⋯“以前拉划船器一小时,要死要死的,现在早没问题。”400多天的训练,他已练出了腹肌、胸肌。“舍不得,不能到海里去漂泊,去浪了,好珍惜这一段经历”。

胡恺珊也不舍得。“结束了,没了⋯⋯”她念叨着。原本她以为可以减肥,结果大负荷训练增肌很多,肌肉比肥肉更重,运动量更大,吃东西更多,反而增重了。

她庆幸认识到了自己的极限。“一个人的力量有限,不是想做什么就能做什么。这个我一直很难接受,现在接受了。明白自己有极限,也认识了自己的另一面,原来我的毅力有这么强”。

对于“女汉子”王毓慧来说,海洋划艇只是一个新开始,她想划到更远的地方。“下一个目标,是横渡大西洋”。

赖文权还记得,进入香港海湾时,看到一只蝴蝶,绕着船翩翩飞舞。“我以为蝴蝶的飞行能力不高,没想到它居然能飞这么久,居然飞到了海中间⋯⋯”

汕大海洋划艇队20名划手:

梁家鹏、赖文权、文嘉穗、何柏桐、关超文、史菁菲、王毓慧、黄莹、胡恺珊、李银、田杰、朱晓阳、卢健聪、徐宇轩、宋英明、陈钰丽、梁敏甜、孟亚洁、黎晓冰、庄晓玉

 

来源:《南方都市报》2017.2.26 06-07版 http://epaper.oeeee.com/epaper/A/html/2017-02/26/node_2979.htm

记者:贺蓓

 

下一篇:张成斌:军旅记者梦的起承转合

汕大故事

STU Stories

更多

汕头大学郑怀平教授团队荣获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与促进奖

12月30日上午,2019年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与促进奖颁奖典礼在北京会议中心隆重举行,此次颁奖礼由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会主办。汕头大学作为第一完成单位申报的“华贵... 阅读全文

 
请使用手机微信扫一扫二维码,点击右上角的菜单即可分享给朋友或分享到朋友圈
粤 ICP 备 05008883号, ©2010-2015 版权所有:汕头大学新闻中心

粤 ICP 备 05008883号,

©2010-2015 版权所有:汕头大学新闻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