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lp

当前位置:

首页

>

>

正文

<

返回

【南方日报】 推动“新工科”建设 助力广东创新发展

2017-05-12 08:31:04.0

汕头大学党委书记、校长姜虹谈国际化办学与精细化培养

推动“新工科”建设 助力广东创新发展

【南方日报】2017.5.12

http://epaper.southcn.com/nfdaily/html/2017-05/12/content_7638186.htm

记者 万稳龙 姚瑶 余丹

广东创新 大学支撑

不久前,《泰晤士报》公布的2017年世界年轻大学排行榜中,汕头大学首次入选200强高校,成为中国内地的两所上榜高校之一。

世界大学排行榜频频把目光投向这所年轻的“80后”大学,因为她成功探索了国际化、精细化的人才培养“汕大模式”:率先在国内引进CDIO工程教育模式,推行本科专业国际认证,开发国际认证的课程体系;与英国、美国等16个国家和地区的56所高校建立密切学术交流合作关系,超过50%的在校本科生有至少一次境外交流与学习的机会;4名教授进入爱思唯尔中国高校最具影响力学者榜单,46.4%的教师有在境外学习或工作经历,外籍教师比例近20%……因此常有人说,“汕大离世界很近”。

2015年7月,汕大“化学与材料学”“感染性疾病研究与防治”“绿色海洋产业技术学科群”入选广东高水平大学重点学科建设项目,成为粤东地区的唯一入选高校。建设三年来,学校综合实力持续跃升:入榜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学排名,列第601—800位;2016年CNS论文篇均被引次数列广东高校第一;轻工装备研究、海洋生物研究、化学与材料研究、练江流域治理、结构与风洞研究等科研项目推动地方创新驱动发展,汕大医学院5所附属医院及多所接管医院已形成潮汕最大医联体,提供优质、高效的医疗健康服务……

近日,汕头大学党委书记、校长姜虹接受南方日报专访,这也是她履新一个多月以来首次公开畅谈治校思路。“我希望做好传承与创新,积极探索汕大经验,形成汕大模式。”对于未来发展,汕大“掌门人”姜虹信心十足,学校将保持国际化、精细化特色,大力推动“新工科”建设与发展,为粤东地区及广东创新发展注入强大动力。

“汕头大学离世界很近”

南方日报:一个多月前,您履新汕头大学,是汕大创办以来的首位女书记、校长,给大家留下深刻印象。这所年轻而充满活力的大学给您留下哪些深刻印象?

姜虹:汕大是一所很吸引人的大学,我来了之后感受就更加强烈了。这所大学非常年轻,风华正茂,具有“国际范”。建校30多年来,借鉴世界一流大学的先进理念和做法,锐意改革,敢为人先,为中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创造了很多新鲜经验并得以推广。汕大国(境)外籍教师来自24个国家和地区,约占教师总数的五分之一,老师和学生也有很多到国外境外学习交流的机会。

汕大校园环境优美,图书馆、体育馆、书院等设施先进,为学生创造了优越的学习生活环境。汕大坚持以学生为本,精细化培养,打造一流本科教育,医学教育和工程教育方面尤为突出,曾获得国家教学成果一等奖和二等奖,力争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得到最好的教育,这一点也让我印象深刻。前几天参加校领导与学生的餐会时,我对同学们说,汕大的学生是最幸福的!

南方日报:学生的幸福感显然离不开学校的发展。今年是广东高水平大学建设第三个年头,在这期间汕大发生了哪些主要变化?

姜虹:启动高水平大学建设以来,学校深化体制和机制建设,加大高层次人才引入力度,推动多学科融合创新发展,着力建设高水平人才队伍、培养拔尖创新人才,发挥科技人才优势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近年来,学校的办学水平和办学质量不断提升,得到国内国际同行的认可,在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学排名、亚洲大学排名、金砖国家和新兴经济体大学排名、年轻大学排名等均有不俗表现,还获得2016 QS世界大学星级(QS Star Rating)“四星级大学”评定。

重点学科建设项目更是结出丰硕成果。化学、临床医学两个学科继续跻身ESI全球排名前1%。“病毒学与新发传染病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获批教育部立项建设,在国际顶级学术杂志《Nature》《Science》《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发表研究成果。学校自主培育的华贵栉孔扇贝“南澳金贝”国家水产新品种在马来西亚等东南亚国家开展养殖,成为我国第一个走出国门的贝类新品种,积极服务“一带一路”建设;针对练江严重污染情况,联合以色列理工学院及以色列水处理技术公司,研发、引进先进的污水处理技术,并与地方政府和企业共同实施练江污染综合治理工程,取得良好成效。

南方日报:汕大与以色列理工学院合作创建的广东以色列理工学院今年启动招生,引人关注。这对汕大国际化发展有哪些影响?

姜虹:以色列理工学院是世界著名的工科院校,有先进的创新创业理念和模式,汕头大学将紧紧抓住合作办学的契机,在教学、科研等领域深化与以色列理工学院的合作与交流。围绕地方发展需求,目前已就水污染处理、空气治理以及土壤修复等领域形成初步合作框架,正在针对汕头电子垃圾处理和印染相关废水处理技术开展包括纳米包装技术、高降解能力的微生物功能基因研究与菌库构建、膜处理技术等合作研究;两校在生命科学领域也展开一系列合作,包括精准医疗、基因大数据应用及肿瘤治疗等。另外,两校还将开展联合课程教学工作,与广东以色列理工学院实行教师双聘制。

汕大教师队伍和科研合作的国际化特点突出,学生国际交流近年也明显提升。截至2016年12月,学校已与英国、美国等16个国家和地区的56所高校建立了密切的学术交流合作关系,可为超过50%的在校本科生提供至少一次境外交流与学习的机会。截至2017年4月,2017届学生出国(境)交流学习的人次占到总人数的75.66%。

每年超八成毕业生在广东就业

南方日报:高水平大学建设成果突出。汕大如何立足粤东地区,服务广东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姜虹:作为粤东最高学府,汕大“十三五”发展规划和高水平大学建设方案提出要大力提升学校自主创新能力、大幅增强科研创新竞争力,将服务地方创新驱动发展作为重要工作任务。依托包括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产学研结合示范基地等在内的近40个各级各类科研平台,并通过联合共建新型研发机构、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科技特派员工作站等方式,不断推进科研成果转移转化。

例如,轻工装备研究院利用数控技术,结合企业拓展国际市场的需求,将机器视觉技术、自动化技术嫁接到现有优势装备产品上,为企业创造经济效益逾2亿元。结构与风洞实验室承担了广州珠江新城高432米的西塔等重大工程结构的风洞试验研究,以及上海世界博览会中国馆等重要工程结构的抗风研究。

又如,汕大医学院5所附属医院及多所接管医院已形成潮汕最大医联体,致力服务潮汕地区百姓,截至2016年11月累计为逾2700万人次提供医疗服务。医学院还将成立一系列专科医院,向高端化、专科化发展。在医学信息处理领域,医学院对潮汕地区人口基因进行大数据分析,为未来精准医疗,突破医疗改革数据共享难题打下基础。

南方日报:服务社会经济发展,汕大在人才培养方面有哪些特色做法?

姜虹:人才培养是大学的根本任务。30多年来,汕大已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培养了一大批勇于创新的人才,在各行各业发挥骨干作用,他们兼具国际视野、敏捷思维、专业知识、创新意识和实干精神。据统计,每年有超过八成的毕业生在广东就业。这背后,与学校独具特色的人才培养理念分不开。汕大推行结果导向的一体化人才培养体系、整合思维学习体系、书院制全方位育人、小班教学等举措,让精细化培养落到实处。

在汕大,学分制改革可以让学生自主选择课程和导师,甚至选择何时毕业;所有专业开放双学位,每个学生都可以免费修英语或工商管理双学位。汕大也是国内第一家把公益课程纳入必修课的高校,让学生在公益实践中提高社会责任感和综合素质。研究生培养通过目标为导向知识—能力一体化模式,强化系统科研训练和创新能力,近年来在校研究生发表高水平论文380余篇,获授权发明专利数逾30项,前面提到的近几年在国际顶级学术期刊上发表的科研论文,都有研究生的重要贡献。

发力“新工科”建设高水平大学

南方日报:前不久,汕大成为教育部“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地方组的牵头高校之一。在高水平大学建设的基础上,汕大如何谋划新一轮发展?

姜虹:是的。早在2005年,加拿大工程院院士、汕头大学执行校长顾佩华教授就率先在汕头大学发起并引领国内高校CDIO工程教育模式改革,历经十余年,获得了教育部、工程教育研究者与改革者的高度认可与赞赏。接下来,学校将充分发挥教育部、广东省、李嘉诚基金会三方共建汕头大学的办学优势,积极探索适应中国国情、适合自身实际的发展路径,进一步提升学校办学水平,整合办学资源,推动汕大整体进入广东省高水平大学建设行列。

我们将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以国家与区域发展重大需求为导向,重点建设一批基础雄厚、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相关的优势学科和创新团队重点建设,汇集一流师资队伍,培养一流创新人才,产出一流科研成果,实现学校内在品质的全面提升。同时紧抓合作办学契机,在若干优势研究领域与学科方向上加强与以色列理工学院的深度合作,提升学科竞争力,力争更多的学科进入ESI全球前1%的行列。整合现有科研平台资源,积极建设汕头海洋与生物产业技术研究院、练江流域综合治理创新中心等科研平台,与地方政府共同建设中以创新产业园等创新创业技术园区。

南方日报:除了学科建设,汕大还会有哪些发展动作?

姜虹:我想,汕大要做的事情还很多。国际化办学和精细化培养这两大特色,是我们要坚持的方向,只能丰富不能偏离。教育部、广东省、李嘉诚基金会对汕头大学寄以厚望并给予大力支持,当前,汕大“十三五”规划的蓝图已经绘就,力争到 2020年将汕头大学建成教育质量卓越、科技创新力强、体制机制先进、国际化特点鲜明、服务国家和广东经济社会重大需求、具有创新、创造、创业特色的高水平大学。这是我们的奋斗目标。

我想,每个人心目中都有一所理想的大学,在那里可以释放情怀,实现理想。我们将牢记使命,勇于担当,不懈探索,使汕大成为每位学子心目中那所梦想的大学,为国家培养“有志、有识、有恒、有为”的高素质人才。

■创新工场

管轶:

为病毒记录日记与它们争分夺秒地赛跑

教育部病毒学与新发传染病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负责人管轶,也是“感染性疾病研究与防治”项目带头人,他在2003年发现SARS冠状病毒及其传染源,帮助成功遏制SARS的传播及再暴发,被评选为《时代》杂志18位世界卫生精英人物之一。

“我们为病毒记录日记,与它们争分夺秒地赛跑。”管轶说,高水平大学建设三年来,该项目团队率先完成了对H7N9病毒传播性及致病性的研究,随后又系统阐释了H7N9和H10N8病毒及其系列变种的发生、发展和进化途径,解决了人类感染的溯源问题,为H7N9防控提供了重要依据,目前更是承担全球H7N9及其他大流感疫苗候选株选拔和评估工作。

2015年韩国、中东等地MERS病毒暴发出现重大疫情,该团队利用此前积累的研究数据快速启动系统病毒调查,研究结果当年发表在《Science》上,为全球提供最为详尽的MERS冠状病毒流行与进化途径的科学证据。

“我们的研究基本上回答两个问题,病毒是怎么来的,它到底对人类有多大威胁。”管轶说,实验室的研究成果为相关疾病的防控提供了及时关键的科学数据,为新发传染性疾病研究、预警、协助政府政策制定上起到积极作用。

刘文华:

培育“南澳金贝”带动30多亿元经济效益

在美丽的汕头南澳岛,“绿色海洋产业技术学科群”项目不仅设有临海实验站,还有150亩专用试验海域。这里立足粤东海洋产业基础,重点进行海洋生物良种繁育与健康养殖、海产品高值化利用、海洋新能源与环境保护等研究。仅华贵栉孔扇贝“南澳金贝”一项国家级水产新品种,三年来就为广东、福建和海南等地海水养殖业带来超过30亿元的经济效益,每年提供1万多个就业机会,并成为我国第一个走出国门的贝类新品种。

作为该项目带头人,刘文华对“双高”建设以来项目服务当地的成果如数家珍。“三年来,我们申请和授权专利22件,与超过10家单位共建产学研平台。”他介绍,团队通过研究实现龙须菜良种选育及高值化利用,解决了琼胶原料的质量问题,每年向全国推广栽培1.2万亩。项目研究成果“青蟹病害综合防控及健康养殖技术的研究与应用”获得2016年度广东省科学技术奖,在粤东地区得到较好推广应用,近三年累计新增产值11.45亿元,新增利润约3亿元,带动就业超过2.5万人。

黄晓春:

积极对接产业需求开展产学研服务

汕大“化学与材料学”项目团队为国内智能手机触摸屏主要供应商——汕头超声电子股份公司提供技术支持,提高了以导电浆料印刷为关键工艺的显示器件良品率,使该产品质量得到国内客商青睐,并成为苹果、三星以及德国大众汽车车载系统的供应商,年产值达13亿元。

“化学与材料学”项目带头人黄晓春说,注重提升学科水平的同时,该项目团队还积极对接地方产业,推动成果转化和产学研平台搭建。

在这一理念推动下,该项目团队与佛山百瑞新材料技术有限公司合作开发陶瓷基复合手机盖板,显著降低我国手机生产商成本。而在福建,福建铭冠板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与该项目团队合作,联合开发无铅环保型助剂,实现年新增产值500万元。

“我们正在推动和以色列理工学院的合作,已经拟定了双方博士招生项目建议书组建联合培养导师团队。同时还展开了与美国克莱姆森大学、中国的香港大学等高校联合培养学生的项目。”黄晓春说。

数说汕大

▶综合实力◀

●两次进入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学排行榜,均列601—800位,是中国内地唯一进入该排行榜的1980年后成立的高校。2017年入榜世界年轻大学排行榜,列第151—200位,是中国大陆入榜的两所高校之一。

●2016年QS世界大学星级评定(QS Star Rating)汕头大学为“四星级大学”,其中,教学水平、就业能力、校园设施、包容力4个单项评定为五星(最高级)。

▶人才培养◀

●汕头大学已与英国、美国、加拿大、爱尔兰等16个国家和地区56所高校开展师生交流项目。截至2017年4月,2017届毕业生有出境交流学习经历的学生人次占全体学生人数的75.66%。

●2016届本科毕业生初次就业率名列全省公办本科高校第一位。研究生初次就业率名列全省具有博士授权高校前茅。本科毕业生总体就业率连续六年保持在99%以上,2016年在国内排名第二位。

▶科研创新◀

●2016年在CNS(Cell/Nature/Science)论文排行榜中列全国高校第18位;论文篇均被引次数列全国高校第8位,广东高校第1位。

●化学、临床医学学科自2012年以来一直保持在ESI (Essential Science Indicators)全球前1%行列。

▶师资队伍建设◀

●4名教授进入爱思唯尔(ELSEVIER)“2016年中国高被引学者榜单”,列全国高校第60位,广东高校第4位。

●近三年来,新增“海洋生物学”“化学”“机械电子工程”等3个“珠江学者”设岗学科,3名教师入选“青年珠江学者”,14名教师入选广东省“扬帆计划”引进紧缺拔尖人才项目,25名教师入选广东省“扬帆计划”培养高层次人才项目。

●汕头大学师资队伍中,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比例达60.2%,有境外学习或工作经历的教师比例达46.4%,外籍教师比例达17.3%,来自全球24个国家和地区。其中,理工学科教师具有博士学位的比例高达85.1%。

上一篇:第十二届全国新闻与传播心理研讨会在汕头召开

下一篇:铭记抗美援朝英雄!“送给最可爱的人”公益摄影展在汕大举行

汕大故事

STU Stories

更多

汕头大学郑怀平教授团队荣获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与促进奖

12月30日上午,2019年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与促进奖颁奖典礼在北京会议中心隆重举行,此次颁奖礼由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会主办。汕头大学作为第一完成单位申报的“华贵... 阅读全文

 
请使用手机微信扫一扫二维码,点击右上角的菜单即可分享给朋友或分享到朋友圈
粤 ICP 备 05008883号, ©2010-2015 版权所有:汕头大学新闻中心

粤 ICP 备 05008883号,

©2010-2015 版权所有:汕头大学新闻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