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lp

当前位置:

首页

>

>

正文

<

返回

【南方日报】 为心灵“止痛” 让生命有尊严地离开

2018-03-16 17:06:23.0

汕头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龙湖医院开设纾缓病房

为心灵“止痛” 让生命有尊严地离开

【南方日报】2018.3.15  TC03版

http://www.southcn.com/nfdaily/nis-soft/wwwroot/site1/nfrb/html/2018-03/15/content_7708530.htm

 

记者 宋芾

 

近几年来,抗癌治疗发展迅速,可供病人选择的药物和治疗手段不断增加,治疗效果也明显提升,但恶性肿瘤作为威胁人类生命健康的主要杀手之一,其治疗具有复杂性、高风险、费用昂贵、时间周期长等特点,病患及其家人都承受着巨大的压力。

 

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癌症病人不仅需要控制肿瘤进展、控制癌痛,心灵上也需要“止痛”。在国际上,相关研究早已表明,对于癌症患者,在积极抗肿瘤治疗的同时,越早介入纾缓治疗,越有机会延长寿命,有效地提高病人的日常生活质量。

 

由李嘉诚基金会于1998年在汕头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内建起的国内首家宁养院,为癌症患者及家属提供了近20年的家居宁养服务。2018年,汕头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龙湖医院将在粤东地区率先开启宁养病房服务。作为承担着服务社区居民的二级医院,龙湖医院所开设的宁养病房将弥补三甲医院目前在宁养服务上存在的短板,让更多癌症病人受益。

 

提高患者生命质量生命尽头更温暖

 

3月8日,记者前往汕头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宁养院。采访了在宁养医疗领域服务了近18年的主任医师曹伟华。

 

曹伟华告诉记者,一般来说,癌症患者在被诊断为末期癌症之后,基本上都以抗肿瘤的治疗为主,直到最后治愈性治疗没有办法给予患者更多获益的时候,才会转接到宁养院给患者进行纾缓治疗。

 

“有很多癌症病人因为痛,很多天都无法正常入睡。通过我们的治疗,减轻他们的疼痛,让他们终于能舒舒服服地睡一觉;还有一些家庭,因为病患和家属存在沟通问题,双方都过得非常辛苦。”曹伟华说,“通过我们的陪伴和开导,架起一座桥梁,让家属与病患之间减少遗憾,坦然面对患者即将离世的现实;还有一些家属很孝顺,但有心无力,不懂得护理技巧,这时我们的医护人员就手把手地教,即便患者长期卧床,也可以处于很干净清爽的状态。”

 

在曹伟华看来,虽然宁养治疗或纾缓治疗不是抗肿瘤治疗,其目标是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事实上也同时延长了部分患者的生命。

 

曹伟华向记者讲述了几个宁养院治疗的真实案例。截至目前,汕头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宁养院服务时间最长的一位患者已接近14年。

 

这是一位鼻咽癌晚期患者。实际上,他的抗肿瘤治疗是有效的,但因为严重的并发症没有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再加上极度疼痛,患者非常憔悴、精神状态非常糟糕。医护人员上门探访时看到,他躺在床上是一种“绝望”的状态。后来通过纾缓治疗,疼痛得到缓解,精神状态慢慢好转了之后,病人吃得下了,也睡得安稳了,整个人的精神状态都好起来了。后来,他可以自己来医院取药,一年一年就这样坚持了下来。

 

曹伟华说:“虽然不是每个人都会有这么好的效果,可以这么幸运,但当这位癌症晚期患者的病兆稳定了之后,病情没有再恶化,相当于他的生命得到了延长。”

 

另一个例子,是一位60多岁的男性癌痛患者,宁养院为他服务了近4年。“到了治疗的后期,这位病人自己并不甘心,还想继续化疗。但主治医生告诉他,化疗的费用高、过程痛苦,不如开些止痛药回家养着。患者当时很失望。”曹伟华说,这位患者的经济条件还不错,但每天吃止痛药要花费近1000元,几个月后,他实在无力再负担,就卖掉了祖屋,再后来他找到宁养院的医护人员。“我们当时看到病例资料上写的是‘广泛盆腔内转移’,他已经是癌症最末期的病人。通过我们的服务,他现在吃止痛药的剂量已经减到非常低。他也不再去复查了,现在处于一个很满足的状态,他说,‘我现在多活的每一天都是赚到的’。”

 

还有一例女性宫颈癌患者,她的女儿告诉宁养院的医生,医院当时已经让她准备后事了。但通过宁养院的服务,如今这位患者可以自己出去买菜,她的女儿也可以放心上班。该患者告诉宁养院的医护人员,当时一起住院的病友现在只剩下她一个人了。

 

“不要为癌症晚期病人预计,到底能活一个月还是两个月。一个人的食欲、睡眠、各方面的精神状况都改善了以后,病情就能相对稳定下来。而我们给他提供舒缓治疗,减轻了他的症状,改善了他的状态之后,他就有可能活下去。”曹伟华说。

 

早介入纾缓治疗延长生命机会更大

 

近几年,外国的研究表明,对于晚期癌症病人,先进行抗肿瘤治疗、到最后才转介纾缓治疗的传统模式,容易忽略病人的精神状况,甚至可能导致过度治疗。

 

据曹医生介绍,在《新英格兰》杂志上发表的Temeletal麻省总医院在2010年的研究表明,如果我们提供早期纾缓治疗给肺癌病人,在发现第四期肺癌的首三周之前,除了开展抗癌治疗以外,同时开展纾缓治疗,看病人的症状、生活质量会不会有改善。“结果我们大家都能猜到,12个星期之后,那些接受早期纾缓服务的病人,他们的生活质量很明显地得到提升,他们的抑郁、焦虑也得到改善。”

 

在另一个研究中,由专科护士给刚确诊为癌症的病人安排每周一次的课程,总共四次,教病人如何解决生活上的困难、如何沟通、如何管理自己的病症以及如何尽早地安排自己的身后事。研究结果显示,病人的生活质量明显提高,情绪抑郁的风险也下降了。即使是由护士主导的提早介入的纾缓护理治疗,研究表明,患者也有机会延长整体的存活时间达5个多月。

 

“延长5个月的生命是什么概念?按照一些专家的研究数据显示,我们一些抗肿瘤的新药都未必达到这种效果。”曹伟华说。

 

他介绍,还有一些研究是在美国科罗拉多州发表的,主要针对比较后期、症状比较严重的500多位住院病人。如果在后期才进行纾缓治疗,研究显示对病人的病症、生活质量、存活率,并没有办法改善。“这个研究是反面的,也就是说如果我们太晚才开始纾缓治疗,治疗效果没有早开始那么好。”

 

宁养病房与家居纾缓治疗将互为补充

 

汕头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宁养院每年大约服务550位患者,“如果数量再增加,考虑到团队的人手就这么多,会影响服务质量。”曹伟华说,“而由李嘉诚基金会资助的全国32家宁养院,每年共计服务约2万多病患。和肿瘤的发病率相比,其中的差距和缺口是非常大的。”

 

“让癌症病人长期住院治疗,从各方面条件衡量考虑都不现实。而有偿的家居宁养服务,目前还没有机构提供。在上门探访的过程中,我们也能感受到家居宁养服务存在其局限性,有一些癌症患者的症状,比如像胸腹水这些,就一定要到医院借助治疗仪器才能解决。”曹伟华说。

 

在曹伟华看来,龙湖医院开设宁养病房是一件大好事,可以帮助更多的患者。建议他们未来配备家居宁养以及社工团队,全面发展。

 

对此,汕头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龙湖医院院长助理林菁表示:“三甲医院的病床少、病源多,而癌症患者往往不能通过一次治疗就达到效果,住院时间也较长。二级医院承担着服务社区居民的原则,我们希望给病患一个相对宽松、舒适的环境,在积极抗肿瘤治疗的同时,早介入纾缓治疗,最终达到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的目的,最好的结果就是同时能够延长患者生命。”

 

■解析

 

什么是纾缓治疗宁养服务?

 

    1998年11月,由李嘉诚基金会投资,于汕头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兴建中国第一家宁养院,为贫困癌症患者提供免费镇痛治疗、心理辅导、上门护理指导,以及临终关怀。

20年过去了,对“宁养服务”“纾缓治疗”究竟是什么,大部分人仍然不甚清楚。

 

曹伟华告诉记者,宁养医疗主要针对治愈性治疗无法获益的病人,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服务内容包括:为病人减轻痛苦,比如癌症患者最常见的症状——疼痛;提供生活护理,关注病人的饮食、大小便、皮肤、口腔,褥疮护理等;关注病人的精神状态,提供心理辅导,为病人及家属纾缓情绪压力;指导家属照顾病人,尽量以简单容易接受的方式教会病人家属一些护理技巧,不断总结经验,再传授给其他病患家属;还有临终关怀和哀伤辅导。

 

据介绍,在国际上,目前宁养护理的形式有3种:独立的宁养院、综合医院里的宁养病房和宁养服务小组。

 

在英国,独立的宁养院内的设施和环境甚至比在家还舒适,精心设计的庭院,鸟语花香。病人有会客厅,甚至还配备美容、美体室。专业的医务人员针对不同的病种,为病人提供不同的照顾,患者在享受优质医疗服务的同时,费用也极其昂贵。

 

宁养病房是在综合医院中设置专门提供纾缓治疗的病房。宁养服务小组利用综合医院现有的人力、物力,对医护人员进行相关培训,成立专门提供家居探访和咨询的医疗服务团队。这两种服务形式更符合我国的国情和现有的医疗体制。

 

    汕头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宁养院,专为贫困的晚期癌痛病人提供宁养家居服务。以宁养院为中心,100公里为半径,即为服务区域。非贫困或不在服务区域内居住的晚期癌痛病人,只能享受到电话咨询及门诊咨询服务,包括止痛常识、护理常识、心理纾缓常识的介绍等。

  

上一篇:第十二届全国新闻与传播心理研讨会在汕头召开

下一篇:铭记抗美援朝英雄!“送给最可爱的人”公益摄影展在汕大举行

汕大故事

STU Stories

更多

汕头大学郑怀平教授团队荣获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与促进奖

12月30日上午,2019年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与促进奖颁奖典礼在北京会议中心隆重举行,此次颁奖礼由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会主办。汕头大学作为第一完成单位申报的“华贵... 阅读全文

 
请使用手机微信扫一扫二维码,点击右上角的菜单即可分享给朋友或分享到朋友圈
粤 ICP 备 05008883号, ©2010-2015 版权所有:汕头大学新闻中心

粤 ICP 备 05008883号,

©2010-2015 版权所有:汕头大学新闻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