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lp

当前位置:

首页

>

>

正文

<

返回

汕大长江新闻与传播学院“新绿”报道团赴日本北海道采访实践

2018-06-11 16:33:27.0

5月29日至6月7日,汕大长江新闻与传播学院派出6名大三学生,由日籍教师加藤隆则带队,前往日本北海道进行采访实践活动。

本次采访活动借由北海道命名150周年的契机,受北海道大学国际传媒与观光学院研究生院邀请,师生7人前往札幌、小樽、夕张、带广、函馆等地,关注人与自然的共生、传统手工艺和匠人精神在现代的传承、北海道华人社会的发展,探讨日本社会在高速发展时代后面临的的老龄化、城市发展规划等问题。

占国土面积22%,作为日本面积最大的一级行政区,北海道在“共生”的环境中发展着。采访中,同学们对人与机器的共生、匠人精神与工业速度的共生、外来人口与本土文化的共生、人与自然的共生有了直观的感受。

面临财政破产、人口跌至不足一万人,其中老年人占总人口50%、残障人士占12%的现状,夕张市在人与城的共生上探索着。

“曾经一个60岁的老奶奶在家摔倒了打电话求助,去支援的志愿者是一个80多岁的老奶奶。”夕张市NPO组织La Place的代表安斉尚朋举例说。

面对这种情况,他开展了一系列如开设爱心食堂,为残障人士提供工作岗位,同时给行动不便的老人家送便当、为智力障碍儿童、自闭症患者提供学习、交往、娱乐场所等活动来寻求共生。

在没有劳动资源、现代科技设备的条件下,La Place摸索出了自己的共生之道。

在高楼林立的札幌市,共生依然是他们需要探索的问题。

介护老人福祉设施“纺织之森”位于札幌手稻区,代表辻村頁说:“日本老人不习惯机器人,他们会觉得这没有人情味。”由于老龄化和工作繁重,从事护理行业的年轻人越来越少,他们尝试着以机器替代人完成介护服务。

“北海道介护机器人推进协议会代表理事萩生田知香志认为,目前日本的介护服务机器人属于新事物,肯定有不足的地方,大家应该用宽容的眼光看待它。在日本,未来机器是否能解决介护服务劳动力短缺的问题依然没有答案,人与机器的共生,依然在磨合。

从函馆到札幌,乘火车需要四个小时,作为日本最早开放的港口之一,早在清朝就有中国商人在这里聚集形成组织。王一郎作为第二代华裔,勉强还能听懂几句闽南语,同样出生在港口城市神户的他随着日本妻子的家庭留在了函馆,经营17家汉堡店,独创的中式口味炸鸡汉堡是店里经典商品。中西文化的融合在他中日共生的家庭里。   

在十胜地区,设计师高野文彰将原本十胜每日新闻社的土地上杂乱无章的荒林重新修整,计划为千年之后的后代留下一片“千年之森”。在高野文彰的理念中,保护环境不是简单的维持现状,而是需要设计师思考如何最大化地把森林的美向所有人展示出来。砍掉一棵大树,让周围的小树能得到充分的阳光;拔掉一片杂草,让地下的种子能够发芽,高野文彰认为现在的森林是自然与人对话的结果。

在日期间,同学们还与北海道知事高桥春美见面交流。高桥知事对同学们的到来表示欢迎,她提到,“今年是《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缔结40周年,在这个大好日子里,我们能迎接汕头大学的师生前来访问,我感到非常高兴。”

北海道当地媒体也关注到汕大同学们的采访活动。北海道当地最大的报纸《北海道新闻》和带广《十胜每日新闻》分别采访同学们,并报道具体的采访内容和同学们的感受,向日本本地民众展现了汕大新闻学院学子海外采访的身影。   

今年是“新绿”日本报道项目开展的第二年。2017年3月在加藤隆则老师的带领下,新绿日本采访团曾赴日本北九州进行环保主题采访。

本次日本北海道之行的成果将在新闻学院网站及公众号上发布,并将于秋季学期面向全校师生举办项目成果分享会。

文 李婷 李青彤 责编 吴斌

 

 

 

 

上一篇:汕头大学召开2020年校内巡察暨廉政风险防控专项检查动员培训 ...

下一篇:汕头大学举行2020年开学典礼

汕大故事

STU Stories

更多

汕头大学郑怀平教授团队荣获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与促进奖

12月30日上午,2019年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与促进奖颁奖典礼在北京会议中心隆重举行,此次颁奖礼由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会主办。汕头大学作为第一完成单位申报的“华贵... 阅读全文

 
请使用手机微信扫一扫二维码,点击右上角的菜单即可分享给朋友或分享到朋友圈
粤 ICP 备 05008883号, ©2010-2015 版权所有:汕头大学新闻中心

粤 ICP 备 05008883号,

©2010-2015 版权所有:汕头大学新闻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