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lp

当前位置:

首页

>

>

正文

<

返回

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发展趋势及经验借鉴

2018-07-02 16:39:38.0

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发展趋势及经验借鉴

http://www.jyb.cn/zcg/xwy/wzxw/201806/t20180626_1127532.html

2018-06-26 《北京教育》杂志 自现代大学的前身中世纪大学建立之后,国际化就成为高等教育发展的一个显著特征。正是各国高等教育不断的彼此接触、相互交流、取长补短,才形成了世界现代高等教育体系。从各国教育国际化实践来看,教育国际化最早始于各国高等教育之间,并由此扩展到中等教育、基础教育、职业教育等领域。高等教育国际化成为一种全球趋势,则是进入21世纪后随着通讯、信息和交通技术的飞速发展,以及各国对高等教育发展规律认识程度的不断提高而形成的结果,西方国家在这一进程中始终走在前列。在当代,不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的大学,均通过加强国际间的沟通、交流和合作,来吸引人才和资金项目,推动提高本国高等教育质量,提升国家创新力和文化影响力,力争在国际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

 

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内涵和发展现状

 

1.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内涵

 

关于高等教育国际化的概念和内涵,学界至今未有定论。但综合来看,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下属的国际大学联合会(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of University,IAU)给出的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定义较为全面。该组织认为,“高等教育国际化是把跨国界和跨文化的视点和氛围的大学教学、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等主要功能相结合的过程,这是一个包罗万象的过程,既有学校内部的变化,又有学校外部的变化;既有自上而下的变化,又有自下而上的;还有学校自身的政策导向的变化。”这一定义表明,高等教育国际化有很多层面的意义。无论从理论或者是实践来看,高等教育国际化过程实际上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到与高等教育有关的方方面面的因素,只是由于各国高等教育发展历史、发展水平和发展质量方面有所差异,导致各国高等教育在国际化发展战略和举措上侧重点有所不同。

 

虽然学界对于高等教育国际化概念至今仍未有定论,但对于高等教育国际化的主要构成要素并未有异议,这些要素包括:学生跨国流动;课程国际化;参与国际研究项目、开展国际教育援助;与他国高校合作,共同提供学位、双学位以及创办海外分校等;确立能够活跃不同国籍、不同民族学者、不同文化间的交际、交流、交换的章程与制度,像对待本国人一样对待持有不同文化背景的异国的个人与组织。“开放性”“交流性”“通用性”成为高等教育国际化的三个特征。同时,由于各国大学拥有各自不同的历史、政治、经济和文化背景,造成了各国大学对于上述高等教育国际化构成要素的不同理解、选择及应用,即使是同一国家、同一区域的不同高校对于要素的理解、选择及应用也有所不同。所以,各国高等教育国际化战略和举措有所差异并非偶然。

 

2.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发展现状

 

从当前全球高等教育发展来看,高等教育国际化大体可以分为两种不同的发展战略,即西方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特别是经济后发国家,如中国的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战略,这两类国家在高等教育国际化的侧重点上有所不同。西方国家由于高等教育质量一直处于领先地位,形成了人才虹吸效应,所以吸引了大批优秀的国际学生和学者到这些国家学习、工作和研究,国际化处于较高的水平,目前主要采取的是国际教育贸易发展战略。经济后发国家,如中国等,随着经济的崛起,政府加大了对高等教育的投入,提出了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发展战略并大力实施,开始与西方国家大学争夺师资和学生。

 

当今,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发展现状对发展中国家高等教育国际化战略的实施存在一定的不利影响。主要表现在,世界学术中心继续强化集中在英语国家和欧盟等国,在西方国家的主导下,大学教育开始形成一套新的国际性标准,发展中国家在标准制定方面缺少话语权,目前来看只有跟从并获得发达国家机构的国际性标准认证,从而被动实现国际化。表1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当前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发展现状。各国的国际学生接收人数及其所占全球国际学生总数的比例中,发达国家占据绝对优势。以2012年为例,国际留学生人数为430万人,主要发达国家美国、英国、法国、德国、澳大利亚、加拿大和日本接收的留学生人数为245.4万人,占比57%。

 

西方国家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发展趋势

 

当今,西方国家由于受到经济低迷的影响,无力继续支撑规模庞大的高等教育体系运转,或多或少都减少了对高等教育的财政拨款,将大学推向市场。因此,西方国家终止了大部分对发展中国家的无偿教育援助计划和项目,开始改变以无偿援助为主的吸引国际学生的政策,选择了国际教育贸易的政策,向国际学生提供有偿教育资源的配置,并通过各种手段来宣传自己教育服务的优质性,且提供一些强有力的吸引性项目来吸纳国际学生留学。美国、英国等国,教育国际化已经形成了一种产业,成为支撑本国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支柱。

 

经验借鉴

 

我国高等教育实施国际化战略肇始于20世纪90年代,当时我国政府提出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目标,大学国际化就成为其中建设的重要内容,从国家层面、省区层面和大学层面,均提出了国际化发展战略,并采取了实际行动,经过近二十年的发展,显著提高了我国高等教育质量。但由于办学环境、政策导向、资金支持、文化传统和语言等因素的影响,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水平与西方国家仍有较大差距。为推动“双一流”建设,我国应着重从以下几方面提高国际化办学水平:

 

第一,将高等教育国际化列为国家战略。从国家层面将高等教育国际化列为国家战略,立足全球,制定分层次、有重点、宽领域的国际化发展战略,协调各方面、各层次的力量支持我国大学参与国际竞争,统筹发挥高等教育作为重要国际交流手段和途径的巨大影响作用,以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提升国家创新能力和竞争力、输出价值观和文化、影响他国的发展。

 

第二,加强高等教育国际化政策的指导、监管和协调工作,完善质量保障机制。建立高等教育国际化参与主体之间的协调机制是西方国家发展国际化的有效手段之一。国家应建立专门的高等教育国际化组织机构,协调政府、准政府组织、专业协会及院校,充分利用联合国等国际组织的优势统一行动,摆脱各省市、院校单兵作战的劣势。同时,加强监管,建立激励机制和质量监控机制,使大学国际化从目标到实施都能够得到切实的保障。

 

第三,改变现行的人才管理体制。可以重点引进一批在研究领域领先的世界著名大学的一流正教授,保证海外高层次人才的组织融入,使其全职全时回国工作,发挥其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的领军作用。同时,大力吸引学术水平世界领先的最杰出博士后及助理教授水平的年轻人,让他们在国内做出世界一流的成果,让他们的成长和中国的发展联系在一起,保证大学能够持续、稳定地产生一批世界一流的科学发现和技术发明,源源不断地培养出世界一流的学生和年轻人才,从而稳步提高我国大学的竞争力。

 

第四,多元化招收国际学生。我国大学应该放宽视野,主动到世界各地推销自己,吸引世界范围的学生到中国留学。同时,在当今教育全球化时代,我们应提高咨询与服务的国际化水平,为教师和学生的国际交流与合作提供服务性支持,促成、发展和保持不同层面的国际合作。

 

第五,课程和教学内容的国际化。课程和教学内容的国际化是实施国际化战略的重要手段,是学校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的直接体现,也是评估高等教育质量的关键性指标。我国大学应开展全球性的研究和学习,在课程中渗入多元文化要素、提供全球视野的国际性学习资料以及在考核中的多样化评价方式等来实现课程和教学内容的国际化。

 

第六,科研与合作及咨询服务的国际化。我国大学要切实加强国际性的合作,探索在全球范围内开展跨国的研究与合作、建立海外分校、在各行业寻求优质的合作伙伴,积极支持研究人员开展前沿性的合作科学研究,这将使我们有机会与全世界的顶尖高校共享科研成果和研究经验。(节选)

上一篇:教育部:高校需配备一名就业信息员

下一篇:九个人口大国(E9)教育部长在线磋商会召开

汕大故事

STU Stories

更多

汕头大学郑怀平教授团队荣获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与促进奖

12月30日上午,2019年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与促进奖颁奖典礼在北京会议中心隆重举行,此次颁奖礼由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会主办。汕头大学作为第一完成单位申报的“华贵... 阅读全文

 
请使用手机微信扫一扫二维码,点击右上角的菜单即可分享给朋友或分享到朋友圈
粤 ICP 备 05008883号, ©2010-2015 版权所有:汕头大学新闻中心

粤 ICP 备 05008883号,

©2010-2015 版权所有:汕头大学新闻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