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lp

当前位置:

首页

>

>

正文

<

返回

【南方日报】 支撑产业转型升级 带动渔民“掘金”致富

2017-05-23 06:58:35.0

汕头大学“绿色海洋产业技术学科群”服务地方经济发展

支撑产业转型升级 带动渔民“掘金”致富

【南方日报】2017.5.23  TC03版

http://www.southcn.com/nfdaily/nis-soft/wwwroot/site1/nfrb/html/2017-05/23/content_7640519.htm

记者 张伟炜 余丹

对于高校来说,服务地方经济是重要职能之一。在这方面,汕头大学“绿色海洋产业技术学科群”卓有成效——依托汕头优越的自然环境与丰富的海洋生物资源,不仅科研成果高产,而且为地方经济发展提供了创新技术支撑,让地方产业得以转型升级,实现多重效益。

2015年7月,“绿色海洋产业技术学科群”与另外两个专业一起入选广东高水平大学重点学科建设项目,汕头大学由此成为粤东地区的唯一入选高校。

在广东高水平大学重点学科建设的支持下,近3年来,“绿色海洋产业技术学科群”在师资队伍建设、人才培养、国际合作、科研创新、成果转化与社会服务等领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那么,“绿色海洋产业技术学科群”如何带动汕头当地渔民发展致富?近日,南方日报记者实地走访了汕头大学海洋生物研究所南澳实验站。

每年为地方带来上亿元经济效益

汕头大学理学院院长刘文华对汕大海洋生物研究所服务当地的成果如数家珍。据介绍,近5年来,研究所承担了国家及省部级项目89项,地方政府和企事业单位的委托项目108项。

其中,“龙须菜新品系选育与栽培”“坛紫菜自由丝状体种苗工厂化培育技术”“汕头海藻资源调查及开发”“华贵栉孔扇贝新品系培育技术”“青蟹病害综合防控及健康养殖技术”等一系列技术研究成果不仅收获多项专利奖、科学技术奖,而且在粤东得到成功推广应用。

目前,汕大海洋生物研究所拥有授权发明专利19件;制订广东省农业地方标准10多项;向国家海洋局国际合作司等部门提供了海洋生态环境监测与保护系列咨询报告12篇共100多万字;为地方开展技术培训23场,培训1470人次。

刘文华说,研究所科研成果及技术的推广应用,每年为地方带来上亿元的经济效益,创造了显著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

以获得2016年度广东省科技进步三等奖的“青蟹病害综合防控及健康养殖技术的研究与应用”为例,这个案例是在2005年起粤东青蟹养殖业受病害爆发影响几乎毁灭的情况下,由汕头大学联合地方进行攻关研究取得的技术成果。

该成果查明了青蟹病害的种类、病原、病因,建立其检测技术和治疗方法;在此基础上建立了青蟹健康养殖模式和病害综合防控技术,并对免疫和抗病机理进行深入研究,为进一步的免疫防控奠定基础。

刘文华称,该成果在粤东地区无偿推广应用,近三年累计新增产值11.45亿元,新增利润约3亿元,带动就业超过2.5万人。

“南澳金贝”三年产值逾30亿元

“南澳金贝”是汕大重点学科建设项目成果之一。谈起与“南澳金贝”结缘的科研历程,汕大理学院海洋生物研究所郑怀平教授打开了话匣子。多年来,他带领着科研团队队员日复一日地进行研究,经常要坐船出海观察“南澳金贝”的生长情况,这样的工作状态,他们已坚持了6年。

2008年春,郑教授带领的科研团队采用家系选育和群体选育相结合的方法,以纯化金黄色外观色泽、提高类胡萝卜素含量为目标,培育出富含天然类胡萝卜素的华贵栉孔扇贝金黄色新品系,随后历时两年时间,经过4代人工定向选育和2代示范养殖,培育成功“南澳金贝”。

“经过四代的人工选育和两代的示范养殖,‘南澳金贝’于2014年10月份通过了国家良种选种委员会审定。从2012年开始推广养殖至今,‘南澳金贝’的高利润使得其快速被行业认可,在福建、广东、海南等南方沿海地区广泛养殖,并被列入福建省2017年渔业主导养殖品种上报农业部。”郑怀平回忆道。

“经过示范养殖和推广之后,‘南澳金贝’的经济效益十分明显,受到扇贝养殖者和消费者的喜爱,也促成了‘南澳金贝’规模化育苗和养殖产业的快速发展。”郑怀平说,自2014年来,科研团队为了使成果尽快服务于地方,加大了“南澳金贝”养殖推广的力度,三年来,在广东、福建、海南累计推广养殖10万亩左右、累计产值过30亿元,并且每年可在苗种繁育、养殖管理、收获、销售等环节为社会提供3万个左右临时就业机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显著。

南澳龙须菜年产值近4000万元

龙须菜是江蓠属中重要的产琼胶经济海藻,琼胶是一种广泛应用于食品工业具有凝固性、稳定性、能与一些物质形成络合物的食品添加剂,常用于糖果、饮料、果冻、肉类罐头的加工生产。

实际上,养殖龙须菜是在近十多年来才逐渐成为南澳岛一个特色产业,成为三大拳头产品之一,经济效益很高,也创造了很多的就业机会。由于龙须菜养殖成本低、周期短、相对收益较大,研究人员通过研究龙须菜,养殖试验成功后,于2000年在全岛推广。

把龙须菜从千里之外的山东沿海地区带到广东沿海地区,汕头大学海洋生物研究所南澳实验站站长陈伟洲功不可没。多年来,他先后参与建立了龙须菜南移栽培整套技术集成,推广龙须菜海水栽培技术,建立龙须菜和海洋经济动物生态混养的模式,促使龙须菜栽培产业成为南澳岛海水养殖的支柱产业。

当天,在实验站的培养室前,陈伟洲教授向记者展示培育的龙须菜“2007”。据介绍,龙须菜“2007”新品种是中国海洋大学和汕头大学的科研人员继“981”龙须菜之后,历时7年多推出的又一力作:从琼胶特性方面来比较,龙须菜“2007”的琼胶含量比野生型提高20.6%,比“981”提高14.2%;凝胶强度比“981”提高11.5%。

多年来,南澳龙须菜为工业生产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琼胶原料,为鲍鱼养殖提供了大量新鲜的饵料,给广大养殖户创造了丰厚的收入,也点缀着老百姓的餐桌,改善着人们的饮食,极大地改善了海域生态环境。最高峰时,龙须菜在南澳的养殖面积约2.2万亩,陈伟洲称,养殖面积随着市场需求而变化,今年龙须菜在南澳的养殖规模约1.5万亩,年产值近4000万元。

得益于南澳岛优越的自然环境,龙须菜的质量较好,不仅价格走高,而且还吸引了大批收购商前来购买,龙须菜一时供不应求。每年四五月是龙须菜的丰收期,岛民利用每一个地方晾晒龙须菜,前来南澳岛的游客,都能看到环岛路上晾晒一地的龙须菜,环岛路因此也被形象地称为“龙须菜路”。

上一篇:铭记抗美援朝英雄!“送给最可爱的人”公益摄影展在汕大举行

下一篇:提供就业岗位逾3500个 广东省急需紧缺人才百校万企公益招聘 ...

汕大故事

STU Stories

更多

汕头大学郑怀平教授团队荣获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与促进奖

12月30日上午,2019年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与促进奖颁奖典礼在北京会议中心隆重举行,此次颁奖礼由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会主办。汕头大学作为第一完成单位申报的“华贵... 阅读全文

 
请使用手机微信扫一扫二维码,点击右上角的菜单即可分享给朋友或分享到朋友圈
粤 ICP 备 05008883号, ©2010-2015 版权所有:汕头大学新闻中心

粤 ICP 备 05008883号,

©2010-2015 版权所有:汕头大学新闻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