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lp

当前位置:

首页

>

>

正文

<

返回

【南方日报】 率先探索粤港医教研深度合作

2019-03-07 08:20:50.0

2002年6月,汕头大学·香港中文大学联合汕头国际眼科中心成立。中心由香港知名爱国人士李嘉诚先生捐资兴建,打造集医疗、教学、科研和防盲为一体的非营利性三级眼科医院,也是广东省卫生厅直属医疗卫生机构、汕头大学医学院第五临床学院。

这是一所由香港与内地合办的公立医院。1997年香港回归后,1998年该中心即奠基。在当时,可以说是香港与内地合作办医的先行者和开拓者,开创了粤港合作办医新模式,在全国都没有先例。

如今,这所由香港中文大学与汕头大学联合管理的汕头国际眼科中心已走过17年的历程。17年来,中心应用国际和香港的管理经验,博取众长,强强合作,实现了与国际眼科医学同步发展,走出一条“人无我有、人有我特、人强我精、人陈我新”、“感恩回馈、授人以渔,以有余补不足”的特色发展之路,成为香港和大陆高起点合作、高速度发展的典型范例,同时也为公立医院创新改革作出了有益探索。

据统计,中心现年门诊量达到30万人次,年手术量2.4万例,年住院量1.2万人次,门诊量年均增长率16.33%,手术量年均增长率19.06%。其中,来自汕头周边及广东省内外的市外患者超过42%,已然成为立足粤东辐射全省乃至全国的眼科医疗区域中心。近日,该中心入选“广东省高水平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100个高水平临床重点专科获公示。

“双边联合管理”创新公立医院管理模式

据介绍,“汕头大学·香港中文大学联合汕头国际眼科中心”这个名字有多层内涵:首先是香港与内地合作办医,其次也是汕头大学和香港中文大学两所高校间的合作,再者,医院的名字是当时国家批准的第一个名称里含有“国际”二字的公立眼科医院,这意味着国家对于香港和内地合作办医寄予厚望,期待共同打造具有国际化水准的眼科医院。

正因粤港合作创办公立医院是一种全新的尝试,亟待建立一种不同以往的创新管理模式。因此,汕头国际眼科中心自成立起,便实行全员聘用制,在当时率先实现了公立医院编制创新改革。

在医院管理上,该中心借鉴香港成功经验并结合内地实际,采取先进的“3S”管理理念,员工的绩效工资不与医院的经济效益挂钩,而是通过360度全院职工互评、人事部年度考核及月度考核、医德医风考评等考核方式,与技术能力、工作质量、医德医风、服务质量等指标挂钩,进行综合评价和量化考核,实现员工的多维度考核以及因岗而异的薪酬管理。

中心秉持“一切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管理理念,该模式助力推进医院医疗服务模式的改良和效率的提升。2016至2017年,该中心连续两年在全国医院眼科专科排行榜中获得提名。2015至2017年,又连续三年在华南区医院专科声誉排行榜眼科专科排行第2位。

携手国际优质资源开展医疗科研深度合作

汕头国际眼科中心在医院全面工作中均充分发挥粤港合作的特点和优势,不仅在日常管理和医疗临床方面,还包括科研、教学等多方面的深度合作,以香港为纽带接轨国际。

为了鼓励临床医生开展临床研究,将基础研究与临床研究相结合,促进临床工作的发展,汕头国际眼科中心实行“One doctor,One project”模式,同时建立支持年轻医生参与科学研究的平台,以基础研究优势发展引进研究人才。

据悉,该中心目前已成为国家药物临床试验机构,眼科学博士学位授予点及硕士学位授予点,汕头大学博士后流动站,广东省教育厅重点学科和广东省临床重点专科。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5项,教育部高等院校博士学科点专项科研基金3项,国际横向合作项目3项,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项目1项,中国工程院院士基金咨询研究项目1项,卫生部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项目1项;获省市级科研项目116项,中华医学科技奖1项,省市级科技进步奖8项。目前共发表学术论文620篇,其中发表国际SCI论文228篇,总影响因子为862.398,单篇最高影响14.093。

能取得这样的成绩,得益于汕头国际眼科中心与香港中文大学眼科和视觉科学系在科研方面开展了大量的合作,并依托香港方作为纽带,在眼遗传学、分子生物学、眼科影像学、眼病流行病学等方面与国外知名大学或科研机构开展合作,其中包括美国普渡大学、迈阿密大学、冰岛deCODE基因中心、新加坡国立眼科中心等。

据介绍,该中心在与冰岛deCODE基因中心、新加坡国立眼科中心合作开展眼遗传学的研究中,发现了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的几个新基因,进一步揭示了这些疾病的病因和发病机制。该成果共发表了23篇SCI论文,其中两篇刊发在著名的《Nature Genetics》期刊上和一篇发表在《Nature Communication》上。

该中心与美国普渡大学合作成立联合实验室,开展以斑马鱼作为模型研究遗传性视网膜疾病的发病机制和治疗方法,发现了一个Schisandrin B可以增加视网膜变性的斑马鱼对光的反应,可能成为视网膜变性新的治疗药物,该成果发表了9篇SCI论文。

与英国牛津大学合作,开展屈光不正、白内障的流行病学调查,发现粤东地区农村和城市人群屈光不正和白内障的规律,共发表了20篇SCI论文,其中一篇在《BMJ》上,证实自主验光可以有效矫正屈光不正,适合在基层地区推广。

该中心与美国迈阿密大学合作在干细胞、生长激素释放激素受体等方面开展合作,发表了3篇SCI论文。其中,利用人源牙周膜干细胞(PDLSCs)可以修复视神经损伤的研究成果发表在《Stem Cells》上。并与荷兰格罗宁根大学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开展青光眼和视网膜影像学的研究,其成果发表了2篇SCI论文。

汕头国际眼科中心的负责人表示,17年来,在粤港合作医疗科研上,汕头国际眼科中心业已具备深厚的经验和坚实的基础,未来,在大湾区合作新形势下,中心将进一步深入探索,建立粤港联合眼科实验室和联合临床研究中心,争取获得广东省重点实验室和广东省临床研究中心,联合开展粤港乃至跨国际的多边联合尖端科研合作,为粤港医疗科研创新合作探索新模式,力争取得更多的国际领先成果。

开拓“国际视野”引进规范化教育体系

诚如香港中文大学眼科研究中心主任、汕头国际眼科中心院长彭智培教授所说:“我们用香港模式配合内地的实际情况,引进规范化、国际化的教学体系,使中心内每一个专科都符合国际标准,每一位医生、护士的技术水平都符合国际规范,都具备国际工作经验。”

十多年来,香港和国际专家定期来汕访问,进行大课讲座、小组讨论、病例会诊、手术培训等教学活动。该中心不定期邀请来自美国、加拿大、德国、英国、印度等外籍医师对中青年医师进行双语培训,通过Lecture(理论课程全英文讲座)、Consolation(疑难病例会诊英语讨论)、Case Report(英语报告病例、提问并参与病例讨论)、Journal Club(眼科最新文献英语交流)、Movie Enjoyment(英语电影赏析)等方式,在巩固和加强中青年医师眼科基础理论知识的同时,学习并提高专业英语水平和口语水平。

同时,该中心采用双语授课和双语查房,与日本大阪大学、香港中文大学、香港眼科医院、香港威尔斯亲王医院等建立了联合远程查房系统,每周进行一次联合教学查房,教学语言为英语。

汕头国际眼科中心以国际眼科理事会(ICO)考试作为考核学生的重要内容,以国际的标准来考核院内医生的教学成果,目前是ICO在中国的考点之一,历年的考试中,在国内名列前茅。此外,中心还定期安排学生、住院医师到香港学习进修,也鼓励大家参加国际学术会议,学生积极投稿,全方位培养综合能力。

作为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专科基地,广东省专科医师培训基地,汕头国际眼科中心拥有完善的眼科亚专科,建立了专科医生及基层医生培训体系,参考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经验,并结合我国规培细则的培养计划和培养内容,建立起规范的培训登记手册和核查系统,以及临床技能考核系统,为学生来院学习提供良好的教学基础条件,使每一位受训者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培训内容及掌握独立手术技能。

打造省域副中心眼科医疗科研高地

作为粤东区域眼科医疗“领头羊”,汕头国际眼科中心不仅开创粤港医疗创新合作典范,未来还将迎来新的发展。

2015年,汕头市政府划拨华侨经济文化合作试验区20亩地作为中心易地扩建项目用地,并列入汕头市十三五规划重点建设项目及2018年省重点项目。项目总建筑面积57197.9㎡,规划床位300张,总投资额约3.54亿元,目前已完成施工图设计并取得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和施工图审查合格书。该项目建成后,服务范围除粤东地区外,将辐射全省乃至国内其他周边省市地区,服务覆盖预计超过8000万人口。

作为粤港医疗合作先行者,汕头国际眼科中心将迎接机遇和挑战,高起点设计、高水平规划未来发展,着力在科研、医疗、培训、医联体等方面快马加鞭,力争实现跨越式发展,打造集医疗、教学、科研、防盲、培训等于一体的国际优秀眼科医疗中心,进一步支持广东全面深化改革,探索粤港医疗服务合作新模式。

“强基层”实践

为各地基层医院

培养坚实的医疗骨干

众所周知,单一的免费医疗扶贫模式只能“解一时之痛”,将高水平技术和优质服务长久惠及偏远贫困百姓才是精准医疗扶贫的关键所在。

十多年来,汕头国际眼科中心秉承“授人以渔、助人自助、持续发展”的理念,建立医疗技术输出平台,创新探索出一套可持续发展的三级精准医疗防盲扶持模式,并建立起完善的规范化基层医生培训及质量管理体系,为基层医院培养根植于当地的医护人员,使得医疗资源贫乏地区患者就地享有同样优质的医疗服务。

据统计,汕头国际眼科中心先后承担关心是潮流等八大防盲扶贫扶持项目,扶贫扶持足迹遍及全国22省、5个自治区、3个直辖市,共119个地区,扶贫白内障手术量累计超21.7万例,居全国首位。

这其中,“关心是潮流”可持续发展农村医疗扶贫项目获得国家卫健委面向农村推广适宜技术“十年百项”项目。该中心先后开通覆盖全国21省49个点的远程教育网络,结合各大扶持培训项目,已累计培养全国基层医生2644名,其中可独立手术基层医生492名,独立完成手术量约21.4万例,实实在在为各地基层医院培养了“不走”的医疗骨干。

在此基础上,该中心计划继续将眼科医师规范化培训项目做精、做强,建立全国首屈一指的眼科基层医师培训示范基地,进一步扩大培训规模和覆盖范围,擦亮中国基层医生白内障显微手术培训“黄埔军校”的招牌,铸就全国独树一帜的规范化培训典范。

线上线下并行医联体

打破“空间限制”

汕头国际眼科中心于2017年11月15日牵头联合潮汕五家医院共同作为发起单位,成立“粤东眼科专科联盟”,首批发动了汕头、潮州、揭阳、汕尾四个地级市共计78家省市(区)级公立医院、乡镇卫生院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加入联盟。

在联盟管理框架下,强化各公立眼科之间业务、人才、学术交流、医疗质量、学科建设和科研协作等各方面的交流,形成医疗质量同质化标准,构建专科会诊平台;并在各市级眼科与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之间建立技术输出通道,从上至下进行技术扶持,定期举行技术培训,帮助基层眼科的建立与发展;与此同时,逐步建立健全双向转诊制度,逐步实现分级诊疗制度;进入学校,培训校医,普及眼健康知识,建立眼健康档案,自下而上推动粤东眼科发展。

作为医联体合作的一种创新模式,汕头国际眼科中心还在区域眼科联盟基础上于2018年4月7日成立远程医联体诊疗中心。中心通过线上平台,引入“互联网+”的理念,跨越了空间限制,将优质培训、诊疗等医疗资源送往全省乃至祖国各地,再经由线下专家团队手术技术支持进行对接,线上、线下“两驾马车”双行并进地深入帮扶合作。

目前,该中心已与新疆独山子医院、西藏自治区藏医院等开展实时远程医疗会诊,近期将与青海、山西、内蒙古等地多家医院开通远程医疗会诊。未来,中心将积极促进眼科专科医联体项目落地生根,通过线上、线下并进的医联体合作模式,形成板块效应,以点带面,推动提升全省乃至全国基层医院眼科医疗水平,实现共同发展,为造福更多眼疾患者奠定坚实基础。

文/图:南方日报记者 宋芾

上一篇:第十二届全国新闻与传播心理研讨会在汕头召开

下一篇:铭记抗美援朝英雄!“送给最可爱的人”公益摄影展在汕大举行

汕大故事

STU Stories

更多

汕头大学郑怀平教授团队荣获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与促进奖

12月30日上午,2019年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与促进奖颁奖典礼在北京会议中心隆重举行,此次颁奖礼由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会主办。汕头大学作为第一完成单位申报的“华贵... 阅读全文

 
请使用手机微信扫一扫二维码,点击右上角的菜单即可分享给朋友或分享到朋友圈
粤 ICP 备 05008883号, ©2010-2015 版权所有:汕头大学新闻中心

粤 ICP 备 05008883号,

©2010-2015 版权所有:汕头大学新闻中心